邓州门户网,邓州在线 邓州门户网手手机app
  邓州吧   邓州妈妈圈   新生儿破伤风潜伏期有多久?什么是破伤风?
返回列表
查看: 4223|回复: 0
收起左侧

[成长日记] 新生儿破伤风潜伏期有多久?什么是破伤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8-19 10:59: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生儿破伤风潜伏期有多久?什么是破伤风?母婴网宝宝常见病小编提醒妈妈们注意:新生儿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感染性疾病。由于该病常在新生儿生后的第4-6天发病,故又名“四六风”;因破伤风杆菌入侵途径是脐部,又称为“脐风”,又因为牙关紧闭是最早出现的症状,故有人又称它为“锁口风”。

   19414437api8a7eaz7mwap.jpg    2011-8-15 19:41:44 上传
下载附件 (31.61 KB)


  
  
  在推行新法接生前,新生儿破伤风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都极高,目前,在许多地区新生儿破伤风已经消灭,但在农村的少数地区及边远地区和山区,由于在家分娩,还采用旧法接生,使新生儿破伤风仍有发生。
  
  破伤风杆菌主要存在于土壤中,在土壤中可以存活数年,接生时所使用的剪刀、敷料等用具必须煮沸1小时或在高压蒸汽中蒸5分钟才能消灭破伤风杆菌。
  
  因此,用未消毒或消毒不严的剪刀、线绳结扎脐带或接生者的手未消毒,破伤风杆菌都会通过脐带侵入体内;如在已坏死的脐带上盖未消毒的棉花或包布,破伤风杆菌容易在坏死的脐带中繁殖并产生外毒素,进入体内而发病。破伤风外毒素传至脊髓及脑干,与神经组织结合引起全身肌肉痉挛。
  
  新生儿在感染破伤风杆菌后3-14天开始发病,以4-7天间发病最多,而潜伏期越短,病情越重,病死率越高。首先出现的症状是牙关紧闭,母亲发现新生儿口不能张大,喂奶时不易塞进奶头,吸乳困难,以后逐渐发展到四肢及全身肌肉痉挛,呈角弓反张状,一经刺激即可引起痉挛发作;引起呼吸肌痉挛造成呼吸困难甚至呼吸停止等;容易并发肺炎、脱水和败血症等,病死率极高。
  
  此病重在预防,尤其在农村,应大力宣传预防破伤风的知识,大力推广住院分娩或新法接生,接生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作好脐带的消毒包扎,在急产或来不及消毒进行接产时,亦应将剪刀用火烧红冷却后断脐,结扎脐带的线可用碘酒浸泡后再用,将脐带残端多留数厘米,并尽快送孩子到医院注射破伤风抗毒素等,进行进一步处理,以防止破伤风的发生。
  
  新生儿破伤风病因有哪些?
  
  (一)发病原因破伤风梭状杆菌为革兰阳性厌氧菌,广泛分布于土壤,尘埃和人畜粪便中,其芽孢抵抗力极强,在无阳光照射的土壤中可几十年不死,能耐煮沸60min,干热150℃1h,5%苯酚10~15h,需高压消毒,用碘酒等含碘的消毒剂或双氧乙烷,气体消毒剂环氧乙炔才能将其杀灭,感染方式常为用未消毒的剪刀,线绳来断脐,结扎脐带;接生者的手或包盖脐带残端的棉花纱布未严格消毒时,破伤风梭菌即可由此侵入,新生儿破伤风偶可发生于预防接种消毒不严之后,伤风杆菌不是组织侵袭性细菌,仅通过破伤风痉挛毒素致病;破伤风毒素是已知毒素中排位第2的毒素,仅次于肉毒毒素,其致死量约10~6mg/kg,(二)发病机制坏死的脐残端及其上的覆盖物使该处氧化还原电势降低,有利破伤风梭菌出芽繁殖并产生破伤风痉挛毒素而致病,随着毒素的释放,产生毒素的细菌死亡,溶解,破伤风毒素经淋巴液中淋巴细胞入血,附在球蛋白到达中枢神经系统;也可由肌肉神经结合处吸收,通过外周神经的内膜和外膜间隙或运动神经轴上行至脊髓和脑干,此毒素一旦与中枢神经组织中的神经节苷脂结合,抗毒素也不能中和,毒素与灰质中突触小体膜的神经节苷脂结合后,使它不能释放抑制性神经介质(甘氨酸,氨基丁酸),以致运动神经系统对传入刺激的反射强化,导致屈肌与伸肌同时强烈地持续收缩,活动越频繁的肌群,越先受累,故咀嚼肌痉挛使牙关紧闭,面肌痉挛而呈苦笑面容,腹背肌当痉挛较强后,形成角弓反张,此毒素亦可兴奋交感神经,导致心动过速,高血压,多汗等表现。
  
  新生儿破伤风有哪些症状?
  
  潜伏期大多4~8天(3~l4天),潜伏期与出现症状到首次抽搐的时间越短,预后越差,一般以哭吵不安起病,患儿想吃,但口张不大,吸吮困难,随后牙关紧闭,眉举额皱,口角上牵,出现“苦笑”面容,双拳紧握,上肢过度屈曲,下肢伸直,成角弓反张状,强直性痉挛阵阵发作,间歇期肌肉收缩仍继续存在,轻微刺激(声,光,轻触,饮水,轻刺等)常诱发痉挛发作,呼吸肌与喉肌痉挛引起呼吸困难,青紫,窒息;咽肌痉挛使唾液充满口腔;膀胱及直肠括约肌痉挛可导致尿潴留和便秘。
  
  患儿神志清醒,早期多不发热,以后体温升高可因全身肌肉反复强直痉挛引起,亦可因肺炎等继发感染所致,经及时处理能度过痉挛期者,其发作逐渐减少,减轻,数周后痊愈,否则因越发越频,缺氧窒息或继发感染而死亡。
  
  破伤风的临床症状最有特征性,诊断要点如下
  
  1.病史接生时处理脐带不当特别是断脐所用剪刀未正确消毒。
  
  2.牙关紧闭,苦笑面容出生后3~14天,常见7天左右出现牙关紧闭,苦笑面容等。
  
  3.强直性痉挛病情进展者,四肢抽动或强直性痉挛,一经刺激即引起痉挛发作,重者喉肌,呼吸肌痉挛,甚至窒息,并发肺炎。
  
  病史加出生后典型发作表现,一般容易诊断,早期尚无典型表现时,可用压舌板检查患儿咽部,若越用力下压,压舌板反被咬得越紧,也可确诊。
  
  新生儿破伤风如何治疗?
  
  (一)治疗
  
  1.一般治疗
  
  (1)护理:保持室内安静,避光,减少刺激,避免扰动,必须的操作如测体温,翻身等尽量集中同时进行,及时清除痰液,可采用气管插管冲洗吸痰法,保持呼吸道通畅及口腔,皮肤清洁。
  
  (2)保证营养和水分供给:后期可鼻饲乳品,如痉挛频繁不能鼻饲,可用静脉营养。
  
  (3)给氧:有缺氧及青紫时给氧,如窒息,呼吸衰竭者应用呼吸机辅助通气,气管切开在新生儿一般不如气管插管使用呼吸机安全,有脑水肿应用甘露醇等脱水剂。
  
  2.控制痉挛是治疗本病的成败关键。
  
  (1)安定:有松弛肌肉及抗惊厥作用,每次0.2~0.3mg/kg,缓慢静注,每4~6小时1次,若止痉效果不佳,可逐渐增加至每次1mg/kg,痉挛好转后再鼻饲给药,可每次0.5~1mg/kg,必要时还可加大剂量,口服安定的半衰期长达10余小时至3天,近年来,国内有报道应用大剂量安定治疗重症新生儿破伤风有较好疗效,即患儿入院后,先用地西泮(安定)3~5mg注射,15min后未达“安定化”者,加用7.5mg,静脉缓推,最大量每次10mg,达“安定化”后,每2~3小时给安定化量的地西泮(安定)1次维持,一般要求用量达到“安定化”标准,即患儿浅睡,咳嗽,吞咽反射存在,体检时无抽搐,仅在注射,穿刺或吸痰时出现短暂肌强硬,下次给药前可有轻微而短暂的抽搐,但无明显发绀。
  
  (2)苯巴比妥(鲁米那):负荷量10~20mg/kg,静脉或肌内注射,12h后维持量5mg/(kg·d)。
  
  (3)氯丙嗪:每次0.5~1mg/kg,稀释后静滴,每6~8小时可重复1次,但剂量过大或持续时间过长可出现软瘫或体温下降,故不宜多用。
  
  (4)水合氯醛:止痉作用快,作为痉挛发作时临时性增加药物,常用10%溶液每次0.5ml/kg,灌肠或鼻饲注入。
  
  (5)副醛:止痉效果快而安全,但主要由肺排出刺激呼吸道黏膜,有肺炎时不宜采用,多为临时使用一次,每次0.1~0.2ml/kg(稀释成5%溶液)静注或每次0.2~0.3ml/kg肌注或灌肠。
  
  (6)泮库溴铵:神经肌肉阻滞药或肌松药,每次0.05~1mg/kg,静脉注射,每2~3小时1次,对重症患儿在使用人工呼吸机的情况下可以采用。
  
  一般认为,大剂量地西泮(安定)和苯巴比妥(鲁米那)交替鼻饲,止痉效果确切,可作为新生儿破伤风止痉的首选搭配,临时可增加水合氯醛或副醛,以上治疗无效时,可给予普鲁卡因6~8mg/(kg·d),稀释后缓慢静脉滴入。
  
  3.破伤风抗毒素破伤风抗毒素的应用只能中和尚未与神经组织结合的毒素,精制破伤风抗毒素(TAT)1万~2万U肌注或静脉注射,用前需做皮试,人体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IG)不会产生血清病等过敏反应,其血浓度较高,半衰期长达24天,故更理想,但其价格昂贵不易获得,新生儿肌注500~1500U即可。
  
  4.抗生素青霉素能杀灭破伤风梭菌,10万~20万U/(kg·d),每天分2次,疗程10天左右,甲硝唑首剂15mg/kg,然后15mg/(kg·d)或30mg/(kg·d),分2次静滴,1个疗程7天,有报告其疗效略优于青霉素。
  
  5.脐部处理用氧化消毒剂(3%过氧化氢或1:4000高锰酸钾溶液)清洗脐部,再涂以碘酒,以消灭残余破伤风梭菌。
  
  (二)预后
  
  新生儿破伤风是严重威胁新生儿健康乃至生命的传染性疾病,在许多发展中国家,新生儿破伤风是造成婴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部分患儿可由于缺氧,窒息,继发感染而死亡,严重缺氧可致脑细胞缺氧坏死,存活者智力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判断本病的严重程度,主要根据以下各点:
  
  1.潜伏期的长短潜伏期短,说明细菌的毒力强,产生的毒素多,故病情重,潜伏期短于6天者,预后多较严重;有资料表明,潜伏期短于6天者,其病死率为44.4%(11/25),而潜伏期长于6天者,病死率仅为20%(4/20),一般认为,潜伏期长于10天者,大多数能够治愈。
  
  2.抽搐发生的时限指开始发病至抽搐的时限,这个时限越短,病情越重,时限在24h内与长于24h,其病死率有显著性差异。
  
  3.抽搐的频率及程度这是判断严重性最主要的指标,抽搐越频,每次抽搐持续时间越长,病情越严重。
  
  4.呼吸窘迫及发绀严重破伤风病人,除频发抽搐外,往往有呼吸窘迫及发绀反复出现,产生呼吸窘迫及发绀的原因,大概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呼吸肌及腹壁肌痉挛,喉肌痉挛,胃内容物反流阻塞呼吸道,喉头分泌物过多,严重抽搐引起脑缺氧,过量的镇静药抑制呼吸中枢和肺部感染等。
  
  呼吸窘迫与抽搐互为因果,在严重病例,二者成为恶性循环,故有此症状者多属严重病例。
  
  5.发热的高低有高热者,除合并感染外,还与严重抽搐或反复窒息有关,故有高热者,亦属严重病例。
  
  6.有无并发症严重病例多有并发症存在,特别是肺部感染,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应积极抢救。
  
  虽然新生儿破伤风病死率很高,但掌握治疗原则,采用综合疗法,如能度过危险期(起病后10天左右),则大多数病例可以治愈,由于本病的自限性,破伤风毒素与神经细胞的结合是暂时的,可以恢复的,因此可望痊愈而不致产生后遗症,完全恢复需2~3个月。
  
  新生儿破伤风如何检查?
  
  1.周围血象可因脐带继发感染或持续痉挛引起的应激反应而呈感染性血象,中性粒细胞增高。
  
  2.细菌培养脐部分泌物培养可分离出破伤风杆菌,但仅部分患儿阳性。
  
  3.脑脊液脑脊液检查正常。
  
  1.X线胸片检查可明确有无继发肺部感染。
  
  2.脑CT无明显异常,无颅内出血表现,可与新生儿颅内出血症引起的惊厥鉴别。
  
  3.脑电图检查无明显异常。
  
  新生儿破伤风并发症
  
  抽搐频繁,不能咳出呼吸道分泌物,极易造成痰液阻塞,最常见的并发症有肺炎,脐炎,脐出血,败血症,硬肿症及心力衰竭等。
  
  破伤风是一种历史较悠久的梭状芽胞杆菌感染,破伤风杆菌(Clostridiumtetani)侵入人体伤口、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可引起的一种急性特异性感染。破伤风杆菌及其毒素不能侵入正常的皮肤和粘膜,故破伤风都发生在伤后。一切开放性损伤,均有发生破伤风的可能。
  
  破伤风是破伤风杆菌侵入伤口内繁殖、分泌毒素引起的急性特异性感染,主要表现为全身或局部肌肉的持续性收缩和阵发性痉挛。破伤风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厌氧芽胞杆菌,广泛存在于泥土、粪便之中,对环境有很强的抵抗力。创伤时其可污染深部组织,若伤口较深,又有坏死组织,局部缺血、缺氧,就形成了适合细菌生长繁殖的环境。
  
  所有造成伤口感染的细菌都是侵入组织引起局部变化和全身中毒。但破伤风杆菌与其他病原菌不同,无论菌体或其产生的外毒素,在伤口均不产生明显的病理改变,其是通过分泌出和扩散到全身的毒素而导致发病。
  
  其产生的外毒素有痉挛毒素,毒力强,对神经有特别的亲和力,经吸收后,分布于脊髓、脑干等处,与中间联络细胞的突触相结合,而抑制突触释放抑制性传导介质。运动神经元失去中枢的抑制,兴奋性增强,从而出现肌肉紧张性痉挛。
  
  破伤风杆菌对人体的主要危害是在繁殖过程中所产生的外毒素,外毒素有痉挛毒素和溶血毒素两种,前者对神经有特别亲和力,所引起全身横纹肌群的紧张性收缩和阵发性痉挛。后者则能引起组织局部坏死和心肌损害。
  
  破伤风的潜伏期平均为6-10日,亦有短于24小时或长达20-30日,甚至数月,也有数年之久,新生儿破伤风一般在断脐后7日左右发病。
  
  一般地说,潜伏期或前驱症状持续时间越短,症状越严重,死亡率越高。病人先有前驱症状,如乏力、头晕、头痛、嚼肌紧张致胀、烦躁不安,随后出现典型的肌肉强烈收缩,以后顺次为面肌、颈项肌、背腹肌、四肢肌群、膈肌和肋间肌。严重时往往危及生命。
  
  
门户网就是您的家!欢迎您常回家看看!如果您喜欢邓州门户网,请介绍给您身边的朋友!有了您的支持,门户网才能走得更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通行证

收藏:1 | 帖子:2408

广播台

精彩推荐

邓州市,邓州网,邓州吧,邓州论坛,邓州门户网
手机客户端
邓州门户网公众微信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电话:0377-62265777